阳光网驿-企业信息化交流平台【DTC零售连锁全渠道解决方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老司机
查看: 3871|回复: 0

CAD CAE不分家 CAE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7-5-4 10:15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7-4-17 16: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AE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中的应用

        新能源汽车固然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也会投入更多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当中,越早推出产品越有利于占领市场。但与此同时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都面临着研发难题,这对于先进的公司是巨大的潜在利益,而对于落后的公司则是重大的挑战,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难题,将有缺陷、尚不完善的产品推向市场,则存在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设计非常复杂可靠的下一代电气传动系统,使用缓慢和低效的、反复样机试验的研制方法已不能满足快速设计的需求。

        为了能在最短周期内研制出高质量、可靠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工程师在研发环节引入先进的CAE仿真技术,来替代传统的反复使用物理样机验证方法,帮助工程师在汽车物理样机制造之前,就能够有效地评估多个供选方案,进行许多假设分析研究,预测车辆在实际驾驶情况下的性能,在前期就进行快速优化设计,以避免在产品开发的后期发生意外和问题。

        用于新能源汽车的CAE技术涵盖了机械、流体动力学、热学、电气和电磁等领域,主要解决电气传动系统单个部件:电池组、牵引电动机、电力电子器件等的开发问题,以及子系统之间的集成和电磁干扰、复杂电气传动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此外还有新能源汽车NVH特性、轻量化、安全性等性能分析优化。

        1.电池组仿真分析

        ●电池组热管理:根据温度场分布设计散热系统

        ●电池的机械性能分析:碰撞,碾压,针刺对电池的影响

        ●电池的电性能分析:过充/过放,大电流,充/放,外部短路对电池的影响

        ●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分析:流动噪声,结构振动

        ●结构的耐久性分析

        新能源汽车及其他设备所使用的电池主要分为化学电池、物理电池以及生物电池三大类,由于技术限制现阶段物理电池和生物电池并不能广泛使用,所以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用的是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等。就像内燃机车对发动机有各种要求,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组也有着苛刻的性能要求,包括安全性、稳定性、成本、充放电效率、比功率、比能量等,这些直接关系到新能源车在电动驱动上的表现。

        影响电池组在这些性能的一个最大因素就是温度,化学电池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工作,才能保证其性能和寿命,而电池组在充、放电的时候会产生热量,电池组周围其他汽车部件工作时也会产生热量,这时候需要建立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来准确测量和监控电池组温度,在电池组温度过高时有效散热和冷却,保证电池组温度场的均匀分布在最优工作温度范围内。

        在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中,合理的冷却方式和散热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对圆柱形电池单体通常采用风冷策略,结合电池组外壳的形状设计形成足够的气流以实现最佳的冷却。对矩形电池单体,冷却一般通过与电池单体相接触的热交换器中液体循环来实现。散热结构设计的传统方法是试验结合理**式,来推导出最佳散热结构。传统方法效率低,且局限于较简单的电池组结构。引入CAE技术之后,可以建立虚拟的电池组和散热通道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散热效果并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和优化,取代了试验方法,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针对电池组的散热结构设计以及设计方案评估优化,首先要根据电池电极反应及生热原理得到电池生热量计算公式,由传热学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电池组三维非稳态散热模型。针对模型的热源加载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将热源加载到电池组内部或直接加载到整个电池组区域。然后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工具,对电池组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可以反应电池组表面及周围的温度场分布信息。根据不同方案的温度场分布信息找出最优散热系统,还可以继续进行电池组散热系统最优模型的稳态和瞬态仿真分析,进一步优化。

    电池组散热系统模拟

        在研究过充、大电流充/放电、外部短路或其它电路问题对电池性能、稳定性的影响时,优秀的CAE软件也能将涉及流体动力学和机械的三维物理模型无缝集成到控制电路中进行联合仿真。


    更多CAD CAE CAM CAPP等信息可查询e-works数字化企业网,想跟更多汽车行业专家、知名汽车企业CIO及智能制造负责人有更深入的智能制造交流可参加“2017(第八届)汽车行业智能制造论坛”,
    大家可以一起对如下问题共同探讨:
      如何推行模块化设计,建立产品平台? 如何进行智能工厂总体规划? 如何推进产品个性化定制? 如何强化汽车企业供应链协作?汽车企业如何突破生产制造管理? 汽车如何拓展电子商务和汽车服务?
    1.jpg

    楼主热帖
    启用邀请码注册,提高发帖质量,建设交流社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