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网驿-企业信息化交流平台【DTC零售连锁全渠道解决方案】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老司机
查看: 1409|回复: 2

[转帖] 财务经理的25个控制关键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7 14: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精通资本的运作

企业的资本运作,是一个无形资产有形化,有形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货币化的系统工程。从独资企业到合伙企业、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别人愿意加盟你,为你的企业投资,主要认可了你的诚信、你的前景、你的技术,此时,你的诚信、技术及前景等等无形资产通过评估、溢价达到有形化,再通过股份制,确认为具体的股权,这就是证券化。如果通过产权交易所,交易出让股权,获得现金,或是上市后,通过证券交易所,将所持股份变现,这个过程就是货币化。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资本运作只是手段,目的是使企业高速发展。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企业的产品运作,否则就是泡沫经济,各位企业家切记!

1.资本运作具体作法

成功的资本运作,在具体作法上,要实施一定格、二克隆、三整合的三步曲。

关于定格。资本运作中,作为兼并目标公司的公司,首先要对现时点上自己公司本身的管理模块进行定格,为克隆

准备母体。海尔兼并红星,或德隆兼并汇源等等莫不是先以对自己管理模块进行定格为前提来实现的。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整体定格。这是整体思路、总体设计的定格。首要的是企业同客户在

价值、战略、价值曲线上的对号,这是前提,又是主要内涵之一。在此基础上,再作出以彼此忠诚度为核心指标的互动关系模式,由此作出以核心能力、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企业整体运作模式和战略发展的整体模块。联想培训新员工要求入模子的模子海尔对拟使用海尔品牌的合作者要求必须经过五道关卡的控制条件组合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整体定格。其二,分项定格。这是指开发、营销策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文化等等子系统的可操作性的总结、概括和精细的认定。其三,特殊定格。这是指对最能体现本公司个性特色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的更为深层开掘性的定格。

关于克隆。实质上是指要进行三方面的制度创新。毫无疑问,首先要在已定格的三个层面上进行复制、拷贝。这本身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在如何进行由此引出的创新上,仅仅照搬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这起码要进行三方面的制度创新。这三种创新分别是:

公司管理体制基本定格性的创新。公司既要科学认定以往的经验,又要进而转向现实层面进行创新。无论是国际上的GE、IBM等,还是国内的海尔、联想等等莫不如此。克隆于购进公司的复制性创新。这即是本集团公司在其作为母体公司的管理基础上对子公司管理的创新。基于克隆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再造所引出更高层次上的大整合创新。

这是指由并购新公司造成的整个集团公司基于更高层次的资源配置、市场整合要求,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多视角的制度创新。例如整个业务流程扁平化改造之后集团领导体制的设计与再造;再如,组织结构再造、调整与重构;再如,企业业务的组合调整及其尔后行业的集团总部体制及相应的向下延伸,市场体制的调整与再造等等,都要作更加细致的考虑。这里最关键的一条是必须实行彻底的理念革命。

关于整合。整合,当然亦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要掌握好技术、经济等等方面的相关度问题。要抓好核心能力机制再造、重构,要进行管理团队、企业文化整合等等。不过我以为,更为重要的不在对这些整合内涵的认定上,而在于对这些内涵整合机制上,即

如何整合上。其关键点是整合的方向、标准、整合行动的坐标系统问题。尤其是在今天,人们更重视战略联盟,双赢格局的背景下面,更要求符合公司未来发展之趋势的要求,而非按一方意愿行事。由此可见,除了个别公司的个性化特质外,公司发展的一般趋势便成为整合的一般行为指向了。

参考学者周研关于未来公司发展趋势的描述,企业资本运作中的整合,必须把握好如下十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既要重视物质生产、货物配送等有形方面的价值创造,更要重视以研发、品牌经营、资产重组、产权经营等无形方面优势攻占利润制高点。其二,既要重视固定资产或资本的实力,更要重视公司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能力创新,要让知识同资本所有者共同承担公司治理。其三,既要重视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和优势的发挥,更要把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当作获得新优势的根本途径。其四,既要围绕产业结构分析和全球化竞争策略分析来进行公司战略制定,更要紧紧以核心能力为主线,制定和实施公司战略管理。其五,既要注重整个营销从4P(商品、价格、渠道、顾客)向4C(消费者、成本、便利、沟通)的过渡,更要突出以顾客信赖为中心,全方位、多视点地推进概念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等多种策略形式。

其六,既要积极推进专业化分工、战略管理,更要以此为平台,加快企业向个性化、柔性化生产方式转变。其七,既要大力强化产品生产(服务)质量、物流配送、资金核算等等流程机制,更要在此平台上,从更有效,更具体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和速度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其八,既要继续抓好事后的、限于利润目标的战术性的财务管理,更要注重直接参与经营过程的、开放职能的、更注重公司未来价值(包括无形资产价值)的战略性财务管理。其九,既要重视已有的显性的知识(信息、技术、产品、人才和理念、品牌、文化、声誉等等)资源的使用,更要注重其隐性部分知识向显性化转变的开发。其十,既要重视按契约、规定进行工作情况都能毫无争议地被观察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更要在积极营造互相尊重、充分授权、发挥员工主动性、创造性的氛围中,更深入地发挥员工潜能。

2.时刻关注存货是否过多

由于企业存货的形态及流转变化万千,价值与实物流转程序存有一定的差异,计量及计价存在可选择性,生产成本及费用归集、结转的复杂和技巧性等,在会计核算上,存货对应的会计账项很多,存货项目的真实性与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账项。由于存货在以上列举事项中的复杂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困难重重,对审计的技术及技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审计实务中所遇到的情况及总结的存货审计经验,谈谈存货审计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存货采购环节中企业的异常现象

第一是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挂账,其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对于此类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为生产何种产品而预付的账款、该种产品的生产周期、时效性、预付账款的理由、合同等预付款的依据文件、预付账款的账龄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有异常,判定其实质是否已货到或已消耗转为成本费用。

第二是通过其他应收款(某某采购备用金)科目挂账,其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的存货。对于此类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产品的种类、消耗原材料的品种、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时效性、其他应收款挂账理由及发生额的变动次数及频繁程度、其他应收款的账龄、其他应收款挂账采购的物料与生产产品的因果关系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有异常,判定其实质是否货到或消耗已转为成本费用。

第三是通过材料采购(在途材料)科目挂账,其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的存货。对于此类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产品的种类、消耗原材料的品种、原材料的耗用周期及频率、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时效性、材料采购(在途材料)挂账理由及发生额的变动次数及频繁程度、材料采购(在途材料)的账龄、材料采购(在途材料)挂账采购的物料品种与产品的关系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有异常,判定其实质是否货到或消耗已转为成本费用。

供应链中的安全存货问题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IBM、Dell等公司在供应链实践中取得的成就,更使人们坚信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理论上的认可并不等于现实上的有效,实际上成功引入供应链管理绝非易事,有诸多基础问题尚待解决。本文仅以存货问题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建议。

适量存货是厂商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过多的存货投资使厂商承担过重的储存成本,影响利润水平;而过少的存货又会增加厂商存货短缺的风险。一般地,厂商为防范和减少存货短缺成本,需要在正常周转库存量的基础上,确定一个附加的安全保障库存量。

影响安全库存量的因素:

一是存货需求量的变化、订货间隔期的变化以及交货延误期的长短。预期存货需求量变化越大,企业应保持的安全库存量也越大;同样,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订货间隔期、订货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越大,或预计订货间隔期越长,则存货的中断风险也就越高,安全库存量也应越高。

二是存货的短缺成本和储存成本。一般地,存货短缺成本的发生概率或可能的发生额越高,企业需要保持的安全库存量就越大。增加安全库存量,尽管能减少存货短缺成本,但会给企业带来储存成本的额外负担。在理想条件下,最优的订货和储存模式可以求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反向变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得这个自出现商品流通以来就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楼主热帖
启用邀请码注册,提高发帖质量,建设交流社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存货计价难点分析

存货计价看似简单,但有许多人们容易搞错的难点问题。因此,历年来该内容都成为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的重点之一。现就存货计价方法的学习做一个简析。

首先是存货的价值确认其一,存货所有权的确认。对于存货的所有权确认有两个条件:一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两个条件同时成立时,所有权确认。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将代保管存货或者受托代销存货作为所有权转移的因素来考虑,从而造成核算错误。

其次是,存货初始计量中费用分配。存货应当以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但是对于加工整理成本的分配,由于平时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多数采用倒轧法进行,对会计核算原理运用不多,所以许多财务人员对存货加工成本分配方法把握不准。

在发生存货加工费用时,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按生产工人的工资、工时等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联产品则按销售法、实物数量法进行分配。在这里应注意直接费用与期间费用的划分,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仓储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的费用,允许抵扣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等都不能作为直接费用。

其三,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的计价,往往容易与接受债务人非现金资产抵债方式取得存货或应收债权换入的存货计价混淆。2003年有一试题:天一公司(小规模纳税企业)以一台甲设备换入一批乙材料。甲设备账面原价为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已提取2年6个月的折旧并提取减值准备5万元。交换时,天一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补价10万元和相关税费3万元,乙材料的计税价格为70万元,甲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天一公司换入乙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多少万元?显然,这里应按照换出甲设备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作为换入乙材料的入账价值,据此计算的结果为60.5万元。

存货的期末价值计量也是该环节考核的一个重点问题。对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理解应该注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理论基础主要是使资产符合资产的定义,是谨慎性原则在存货会计上具体运用,是对历史成本的修正。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条件,期末存货的账面处理等。如果期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变现净值时,则不需作账务处理;如果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则必须在当期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并进行有关账务处理。提取和补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列入管理费用,这里应注意与其他提取准备金列支渠道不同,如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列入投资收益、无形资产减值列入营业外支出等。

3.存货持有成本分析

存货持有成本分析

可以肯定地说,在过去的二十年,库存是很多公司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认识到公司存货持有太多,导致其成本或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费用支出上涨。早在七十年代,福特汽车公司就预测它的制成品库存(work-in-process,WIP)是丰田公司的十五倍,这是非常突出的竞争劣势。整个九十年代供应链管理的导向集中于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从而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

库存成本主要包括存货持有成本、订货成本、预期的缺货成本和在途存货持有成本,而存货持有成本是库存成本的主要部分。

而对于物流业相对落后的我国来说,存货持有成本占我国的GDP比例更高,因此对库存中存货持有成本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存货持有成本包括资本成本、储藏空间成本、库存服务成本和存货风险成本。每一成本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其特殊的计量使它们包括不同的支出成本。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有时也叫利息或机会成本,这种成本类型侧重于公司用于库存的资本所产生的成本(与把资本用于其他金融性生产方式上相对比)。换一种说法,能用在其他值得做的项目上但却是用在库存上的资本的潜在价值是多少?

资本成本常常是存货持有成本的最大一方面,公司通常把它表示成为其存货的现金价值的百分比。比如说一个产品价值100美元,其20%为资本成本,即20美元。

在应用中,确定一个可接受资本成本数量并不是一个小任务。实际上,大多数公司发现确定资本成本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一种为制定库存决策而计算资本成本的方法,需要确定公司的最低报酬率,即新投资的最低期望报酬率。用这种方式,在公司决定为广告、设立新工厂或增加新的计算机设备而支付金额时,大体上就可以以同样的方式来制定库存决策。

存货的计价方法对确定资本成本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确定总的存货持有成本也是很关键的,资本的机会成本应该只应用于存货的付现投资。这是直接的可变支出,是它引发了存货的仓储。因此,普遍认可的完全分配制造成本的计算库存价值的会计方法,在制定库存决策时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提高或降低库存水平从财务上来说只影响库存的变动成本,而不是所分配成本的固定部分。然而,把进货的运输成本包括在库存价值里与上面这种情况是吻合的,公司应该尽可能使用这样的成本度量方法。

储存空间成本

储存空间成本包括把产品运进和运出仓库所发生的搬运成本,以及诸如租金、取暖和照明等仓库成本。这些费用根据具体情况各异,变化相当大。例如,公司通常能直接从铁路车厢中卸下原材料,并可以露天储存,而一些高精度产成品则需要专门车辆搬运和非常精致的储存设备。

储存空间成本随库存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公司在估算空间成本和资本的时候,不仅要把固定成本计算在内,还应该把变动成本包括进来。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使用公用仓库和私人仓库来阐明这一问题。一个公司要使用公共仓库,实际上所有的搬运和储存成本直接随着储存货物的数量而变化,因此这些成本总是和库存决策相关。若一个公司使用私人仓库,很多储存的空间成本是固定的,照这样,其成本和库存的持有成本无关。

库存服务成本

存货持有成本的另一个方面是库存服务成本,它包括保险和税收带来的成本。根据产品的价值和类型,丢失和破损的风险需要很高的保险费。因此,在美国,很多州对库存产品征收赋税,有时一月一收。库存多税收成本就高,这对公司确定具体的储存产品的地点时,是一个重点的参考因素,保险和税收依产品不同而不同。在确定存货持有成本时必须考虑这一点。

库存风险成本

存货持有成本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库存风险成本,它反映了存货的现金价值下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远远超出公司的控制范围。例如,库存的商品存放了一段时间就可能过时,因此价值要贬值。同样,一旦到了销售季节的中期或过季,时装的价值也要迅速贬值,新鲜水果和蔬菜一旦不新鲜了这种情况也能发生。尽管程度不同,但制造性产品也会面临同样的风险。极端的例子应该是高价值的产品,如计算机和外围设备或半导体产品,它们的生命周期相对来说都很短。在这种情况下,过时或贬值的成本是相当大的。

任何一种计算库存风险成本的方法都应包括与陈旧、破损、丢失、被盗以及库存商品的其他风险相关的成本,库存商品遭受风险的程度会影响库存价值和相应的持有成本。

持有存货成本的计算

计算仓库里的一项特殊商品的持有成本可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是判别库里商品的价值。根据传统的计算方法,得到最广泛认可的三种方法是计量存货价值的先进先出法(first-in/first-out,FIFO),后进先出法(lase-in/first-out,LIFO)或平均成本法。与库存决策有关的度量价值是进入公司的物流系统的商品的销售成本,以及产品的可变制造成本。这是因为提高或降低库存水平,只影响库存价值的变动部分而不是固定部分。

第二步是确定每一个持有成本元素占产品价值的百分比,再把它们加在一起得出存货持有成本,这样持有成本典型地表示成为产品价值的百分比形式,在计算机的仓储空间、库存服务和库存风险成本之上,先把他们以现金的形式计算出来然后再转换成百分比。

最后一步是把总的持有成本(以产品价值百分比的形式)乘以产品的价值。这可以测量某一存货特定数量的年持有成本。

安全存货问题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一般地,厂商要处理两种流:物流和信息流。公司内部间的隔阂影响了信息的有效流通,信息的成批处理使得公司内加速原理生效,需求信息经常被扭曲或延迟,从而引起采购人员和生产计划制定者的典型反应——前置时间或安全库存综合症。该效应继续加强,直到增加过量,相应的成本同时随之上升。
启用邀请码注册,提高发帖质量,建设交流社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14: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剩的生产能力不断蔓延至整条供应链,扭曲的需求数据开始引起第二种效应——存货削减综合症,厂商不得不选择永久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侵蚀企业的盈利。前一种效应引起过量的存货,公司为了求出路又导致后一种结果,不进行流程改变,这两种效应将持续存在并互相推动。

在市场成长期,两种效应的结合所带来的后果常被增长的需求所掩盖,厂商可以生存甚至兴旺而不顾及震荡周期的存在——一段时间内,全力处理存货;另一段时间内却又不顾成本的加速生产。当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或下降期后,厂商开始一步步走向衰亡。可以说,在目前企业与企业存在隔阂甚至企业内部门之间也存在隔阂的情况下,信息传递滞后、反应缓慢、成批处理和不确定性是造成上述两种效应的深层原因,应对的根本也在于减少组织隔阂、加强信息疏导并能做到迅速反应。

安全存货问题的应对措施

许多厂商已经意识到供应链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并希望籍此获得新一轮竞争中的先发优势,但新的运作理念要求新的运作模式与之相匹配。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出发,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给出了重要的解决措施。

措施一:实施柔性化组织管理

实施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必须提高其所在供应链的柔性以提高其竞争能力。厂商的柔性化组织通过快速调整生产达到高效运作以支持其企业和分销网络,避免企业陷入困境并加速产品上市。当厂商面向高效的供应链运作时,又可同时获得内部和外部的效率。内部效率也是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关键驱动力之一,指的是灵活,而不是经济规模大小,对工厂和分销网络进行投资有助于实现灵活性;而在厂商的外部,供应商的效率则是供应链的绩效的关键。

措施二:建立联盟与合作

成功的战略联盟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供应链成功的基础。厂商应该关注整个供应链并减少供应商数量,通过实施供应商评估计划限制其数量,找出高质量运作的供应商,更密切和高效合作,保证无论何时何地需要哪一种高质量的产品,都能及时运到。随着向单一供应商趋势的发展,厂商需要向合作伙伴全面披露诸如财务绩效、利益分配策略和联合设计的工作计划等信息,并与其建立相对一致的文化,根据一致的预测开展工作,使用一致的信息技术系统。

供应商则须能联接到消费者系统以获得详细的运输数据、生产计划以及任何其它所需要的信息。联盟伙伴以整体的力量参与市场竞争,需要确保联盟的管理机制。一般在联盟中确立市场影响力最大的企业为核心企业,使联盟整体随市场因素的变化而调整战略。成功的战略联盟或伙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完全信任、忠诚、双赢、共同目标和协作的基础上,而促成联盟谈判则应建立在公平的前提下。

4.时刻关注应收账款的调整

关于加强对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管理的再思考

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的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改革与发展的有效进行,也使得许多单位进退维谷,步履维艰。最近水文局利用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开展的清产核资工作契机,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清理应收账款,笔者从中受到启迪,试图对地质勘探行业应收账款的成因及清理应收账款的途径及对策做一些探讨,与同行共勉。

商业地质市场的失范

地质项目的天然不连续性导致的恶性竞争,用户为自身利益而对施工单位的种种制约等等,是导致地勘单位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外部原因。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应收账款形成的内部管理问题正是不容忽视的内在因素。

第一是施工项目的论证不足、把关不严导致决策失误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如:对有的项目信息缺少详实的调研,对用户资信未能做深入考察,对施工合同条款、标的没有做深入比较、鉴别,存在盲动拍板,随意决策。

第二是盲目追求产值、养活队伍,忽略了对工程造价及钻探施工成本的构成及自身生产力水平的研究,对业主的偿债能力没有充分论证,存在饥不择食,仓促上马的现象。

第三是科技应用水平低,钻机设备配套差,孔内事故增多,致使钻探效率低,从而导致钻孔质量不过硬,用户不满意,为应收账款的清理增加了难度。

第四是有些跨年度工程,工程竣工后,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结算手续,同时对未达到合同要求的部分帐款进行调整,形成应收帐款。

第五是清理应收账款的制度不健全,干的不算,算的不干,形成应收账款的当事人缺位,内部的互相埋怨、推诿,也是应收账款不断加大的原因。

第六是大额应收账款形成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缺少一种紧迫感、危机感,也是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的重要方面。

没有无结果的原因,也没有无原因的结果,正因上述问题的客观存在,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的攀升也就在所难免了。

管理应收账款的步骤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大量应收账款形成后,必须要有明晰的思路和确切的步骤才能达到管理工作的目标。

第一是理清头绪。对各类应收账款的形成首先做到心中有数,首先是对此类账款的属性要分析清楚:是因合同纠纷而引起还是由甲乙双方当事人的人为因素所致;是能够收回的还是必然形成呆坏账的款项;是本年度还是以往年度形成的款项;某项工程形成的应收账款是经营者集体认定还是由领导者个人认定等等,都要一一进行细化、量化,分别界定清楚。

第二是分头出击。在应收账款的性质界定清楚后,要组织以当事人为主体的应收账款专门机构,明确清收账款的方向、任务、目标,采用法律允许的各种手段,将清理应收账款的目标、责任落到人头,并分兵出击,各个击破,并对贡献突出者予以重奖。

第三是全力攻坚。在分批分期动用大批骨干力量、取得清欠工作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对部分拖欠时间长、积淀久的应收账款,组织精兵强将,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对于久攻不破的堡垒,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对于因我方原因形成的呆坏账,乘此当前清产核资之机,通过法定程序予以解决,为企业轻装上阵,搞好资产经营夯基固本,消肿减负。

做好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明确清理应收账款的步骤,解决的仅是清欠的战略问题;而具体措施的制定、实施,解决的是清欠的战术问题。只有将战略和战术密切结合,才能打好清理应收账款的攻坚战。

第一是把握势头。一是单位领导决策层应认真学习国家的产业政策、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深刻理解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从政治、经营、管理、科技综合素质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二是决策层应不断更新观念,增强资金成本意识。要充分认识外欠款给单位带来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充分认识巨额应收账款给发展和稳定带来的深层危机,充分认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真正内涵,并协调好相关部门关系,形成降低应收账款的通力配合工作网络。三是谋全局、想大事、统筹兼顾,把压缩应收账款做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当遇有催收难度大的应收账款,甚至可通过债权转让,以物抵债,债权拍卖、债权转股权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对于拖欠时间较长,业主短期内确实无法偿还的,应抓住目前企业改制契机,将工程款转化为债务企业的股份。从总体势头上把握得准确,才能从细节问题处理上更加灵活、有力、到位。

第二是注重源头。在承揽项目时,首先是搞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了解该项目是否列入规范的建设计划,调研建设单位的资质等级和信誉程度、资本状况、投资的来源渠道、施工环境及资金到位情况,保证合同履行的安全可靠。如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垫资,还应分析垫资的数额及期限,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垫资风险。反复进行超前谋化,在情况得到充分考察、检证后再做决断。

其次是严格合同管理,规范施工合同签订和实施规则。首先,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时,立足于本单位实际,充分考虑自身人力、物力、财力及科技进步资源状况据实签约。合同一旦签订,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一定要全面熟悉合同条款,认真组织施工。对于合同条款苛刻,施工难度大,风险大并需要垫付大笔资金的项目,更要谨慎行事。同时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质量,避免因违约而跌入应收账款陷井。

从源头上治理应收账款增高,关键是把好合同关。真正做到:对甲方资信缺乏详实了解的项目不能干;对投资来源不明的项目不能干;对施工条件极差、地层结构复杂、合同条款苛刻的项目不能干;对地热项目开发中要求盲目保水量保水温的项目不能干。

第三是抓住苗头。施工中应密切关注应收账款不能到位的的苗头,一旦发现工程款不能及时拨付时,应立即做出快捷的反应,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发现恶意拖欠、赖账没有诚意的建设单位,毫不迟疑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工程结束后,对照合同条款和实际完成工作量,及时办理工程结算手续,以确定收入的实现,同时为工程款项的回收,获得法律依据。凡在施工中出现设计变更和新增项目时,务必做好经济鉴证,并以书面形式建立档案;由建设单位提供材料和代决水电费的,应及时清算;跨月或跨年度工程,其工程计价必须有建设单位签证,才能确认收入,防止虚增收入和外欠工程款的扩大。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收账款不到位的苗头萌发,有的处于显性状况;有的处于隐性状态。应认真分析,及时沟通,把应收账款拖欠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四是落实到人。应收账款的回收、清理,取决于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取决于生产经营中责权利的真正落实。为此,一是建立完善工程项目施工谁经手、谁负责应收账款回收的制约机制,一旦出现问题,能查到源头,抓到人头;二是建立应收账款的责任追究机制,特别在普遍推行的项目经理责任制的管理体制下,款项回收责任必须落到人头。严格按合同约定加以摧收,一旦甲方不能履约,立即采取刚性措施及时做出决断。若发现有关人员与甲方代表私自交易、玩忽职守、牺牲单位利益者,予以严惩;三是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奖惩机制。无论对经营者还是对项目经理层,应不断完善应收账款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工程施工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效益审计和效能监察,制定摧收以前年度和本年度应收账款比例的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相应的风险机制,将其同经营者的业绩考核挂钩,并同生产者的收入挂钩。

总之,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下大力气清收应收账款并严格控制其继续增加,是贯彻落实清产核资政策、加强应收账款效能监察的迫切需要,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队伍稳定的先决条件。只有狠狠抓住了应收账款的管理,才能实现水文地质经济和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业务,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许多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以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形成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是同行业竞争,以赊销来销售商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迫使大部分企业不得不为对方提供商业信用,以赊账的形式来销售商品,并产生应收账款。每一个企业为了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扩大企业的商品销售,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不得不以某一优惠的条件来吸引顾客。而赊销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作为销货者来说,为了招揽顾客,扩大销售量,愿意为购货者提供商业信用。所以企业间的竞争愈激烈,赊销使用愈广泛,销货单位提供的信用就越多,占用在应收款方面的资产就越大。

第二是经济合同纠纷。经济合同的纠纷是账款拖欠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情况是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条款拟得有欠缺,如质量要求、付款要求、付款办法、付款期限及违约责任等。由于

评分

参与人数 1稿费 +1 收起 理由
wendybo + 1 资料分享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启用邀请码注册,提高发帖质量,建设交流社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